中国不是巴基斯坦的救世主,巴基斯坦用不着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务唉声叹气,甚至因此埋怨中国。穷国有穷国的宿命炒股配资10倍平台,或许一开始中方就得将有些丑话讲在前面:论合作可以,但是得开诚布公,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不能耍无赖。
巴基斯坦电力部长阿瓦伊斯·莱加里告诉《美国之音》,巴基斯坦有必要重新审议之前与中国独立电力供应商签署的条款和条件。莱加里认为,中巴签署的合同不公平,虽说帮助巴基斯坦结束了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通电历史,但是也给巴方留下了债务。
因为发电厂的成本是固定的,无论外方需不需要额外电力,发电厂都得正常工作。莱加里怕是忘了,为了帮助巴基斯坦,打通“中巴走廊”,让巴基斯坦民众过上好日子,让巴国获得赋税,中国仅在电力领域的投资就超过了200亿美元。
公开数据显示,延绵3000公里的中巴走廊,北起中国的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中间跨越高原、沙漠、盆地、峡谷,既是一条贸易走廊,也是连接中巴经济的生命线。维持如此规模的基建,所需经费一定是个天数。

以巴基斯坦的国力,断无打通该贸易线的可能,怎么办,只能中国“先行垫资”。
截止2022年,中国面向中巴走廊的直接投资就超过了250亿美元,间接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23.6万个,巴基斯坦生成了510公里的高速路,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和8000兆瓦电力。
乌鸦尚有返哺之恩,小羊尚有跪乳之恩,况乎人哉!
巴基斯坦作为深受中国恩惠的国家,不仅不对中国的帮扶感恩涕零,反而提所谓的“债务陷阱”,真真离了大谱。若非巴电力部长着急索要好处,想必外界还被蒙在鼓里,认为巴基斯坦还是我们认知里的“巴铁”。
需要说明:中方为减轻巴基斯坦的还款压力,已经做出了重大让步。
除协调世界银行向巴基斯坦发放贷款外,中方还破天荒的允许巴基斯坦使用本国的煤炭。然而不是所有的煤炭都能用作发电,中方供应商之所以优先选用国外煤炭,还不是因为巴国的煤炭品质太差,燃烧效率比太差罢了。
但在巴基斯坦方面看来,中方此举意在扩大采矿业务,寻求更高的保险费和利润,从而减少巴基斯坦的储蓄。好一个“恩将仇报”,好一出“过河拆桥”,原来在巴基斯坦精英层的认知里,中国是剥削者,自己是受害者,中巴合作地位不对等。
这么说有网友不高兴了,认为文章有挑唆中巴友谊的嫌疑。事实是:巴基斯坦还不上中国的巨额贷款,开始使用某些上不了台面的阴招损招,试图让中国做出让步。合作至于今天这般田地,中国还能说什么,似乎只能面对现实了。
预测一下中巴合作的方向吧。
其一、巴基斯坦破罐子破摔,反正就还不了钱,中国看着办吧。
巴基斯坦躺平,意味着“中巴走廊”的建设陷入困顿,中国不仅拿不到借款,反而会因此染上一身不是。举个例子:阿根廷中断了中阿孔拉水电站投资,中方为了让项目不至于冷场,就只能主动贴钱让项目勉强运行。
同理,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建设了很多的火电站、水电站、光伏电站,巴基斯坦不上心,当起了甩手掌柜,中国就只能被动接手。毕竟发电站不同于其他项目,燃烧炉一旦熄火,下次重启,那么所需的资金可就比简单的保养多得多了。
其二、巴基斯坦拼命赖上中国,试图说服中国减免债务或者给自己贷更多的款项。
债多人不愁,就像许家印贷了银行数万亿,早就麻木了,这时候该担心的反倒是银行,因为银行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它得为所有的储户负责。同理,中方得想尽办法让巴基斯坦生成造血能力,否则中国的巨额投资可能打了水漂。
最怕穷国摆烂,无论谁碰上巴基斯坦可能都得皱几下眉头。
看到了吧,升米恩斗米仇,自古皆然,人家不仅不感谢中国的无私援助,反倒会怨恨中国在巴基斯坦到处投资。我们反问巴方一句,身为国家,最基本的声誉和道义在哪里?
于中方而言,如何处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世人常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关键中国没有太多的余粮,中国也被经济下滑拖累。假设巴基斯坦一定要“反咬一口”,那么不好意思炒股配资10倍平台,巴方的事情中方或彻底不管了。